2021年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基准与理想标杆》”(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倪鹏飞作首席研究员,全国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联合完成。报告对中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衡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是当前和短期的经济绩效的决定力量,也是城市未来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基础。
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杭州、成都、宁波、佛山、澳门、长沙、东莞、常州、厦门、青岛。上海超越香港、深圳,重回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从综合经济竞争力前20强来看,各城市的总体变化格局已经大致确定,但前3强城市有所变化,其中上海上升2名,超过香港和深圳,居中国第1名,而深圳则下降1名,排全国第2名,香港下降1名,排全国第3名。除此之外,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杭州、成都、宁波、佛山、澳门、长沙等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相对于去年均维持不变,头部格局基本稳定。此外,在前20强中,厦门上升3名,东莞上升2名,上升幅度较大。从全国291个城市总体来看,排名波动幅度并不大,仅32个城市的排名下降在10名以外,仅26个城市的排名上升在10名以外,其它233个城市排名变化均在10名以内,其中184个城市的排名变化在5名以内,这同样表明总体变化格局也基本稳定。
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发现:二线城市内部差异较小、竞争激烈。南京、武汉、无锡、杭州、成都、宁波、佛山、澳门、长沙、东莞、常州、厦门、青岛等城市间的经济竞争力指数差异非常小。此外,大部分二线城市排名保持稳定,总体排名变化均在7名以内,30个二线城市的排名从第6名到第86名,有8个城市的排名处于下降状态,有12个城市的排名维持不变,有10个城市的排名处于上升状态。从具体城市来看,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杭州、宁波、福州、南昌、武汉、长沙、佛山、成都的排名均没变,而中山、太原、济南、郑州、沈阳、长春、淄博、大连、东莞的排名的变化均在2名以内。